北京馬拉松賽事再被批:移動廁所少 補給缺乏

前日,第35屆北京馬拉松,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在清掃選手留下的降溫海綿等雜物。
等待上廁所的參賽者。
前天,第35屆北京馬拉松落下帷幕,這項3萬人參賽的賽事在組織保障方面引起網友“吐槽”,記者以參賽者身份全程體驗這項賽事,發(fā)現存在起跑點擁擠、賽道垃圾多、補給點無補給、流動廁所少、終點疏散混亂等問題。北馬組委會方面昨天一一給予回應,他們表示將總結經驗繼續(xù)提升保障質量,而對于補給問題,組委會方面承認有個補給點出現問題,原因正在調查。新京報記者 林野
流動廁所少排大隊
每年的北馬,如廁問題被“吐槽”很多,尤其2013年“尿紅墻”被媒體關注后,引起大范圍討論。
今年北馬設置了20個如廁點,但面對3萬人大軍,顯然不夠。在起點,記者排隊上廁所就用了5分鐘。在2公里處,就碰到10余個人排隊上廁所,越往后跑,排的隊伍越長。
到了藍靛廠南路,部分選手無法忍受,直接站在路邊綠化帶里以及京密引水渠邊上“解決”,不少人高呼“終于有個人少的地方了”。
【回應】 北馬組委會相關負責人:如廁問題確實是馬拉松比賽面臨的大問題,世界其他幾個大型馬拉松賽事也同樣。去年5公里內增設2個廁所,今年又增1個,明年將繼續(xù)在硬件設施和人力保障方面加大投入,繼續(xù)增加流動廁所。
5 終點
疏散不暢添擁堵
完賽后,記者跟隨隊伍排隊領取完賽毛巾和獎牌后進入休息區(qū)域。當時身體處于極度疲勞狀態(tài),但并無志愿者前來引導幫助。不少完賽選手直接席地而坐,給本就不寬的終點區(qū)域增加了擁堵。
出了休息區(qū)域,一眼看見排隊等候進地鐵站的隊伍排了幾十米,有些人稱是外地來參賽的,要趕火車回去,往前擠時還和前方排隊者起了爭執(zhí)。
【回應】 北馬組委會相關負責人:終點區(qū)域實際上非常寬敞,但當天還有一個重大活動,協(xié)調未果,只能共用場地,這就導致區(qū)域有些狹小,而贊助商在終點的活動也非常多,加上全程完賽的選手多,導致這一問題。我們明年再做時一定避開這種問題。